花样菏泽,非凡回响!

2024-01-04 11:02:50 来源:菏泽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历史的洪流,在时序更替中奔腾;发展的航船,在奋楫争先里前行。曾经的菏泽,是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名靠后的城市,产业发展底子薄、基础差、起步晚,“农业物产丰富”的先天优势也逐渐淹没在工业化发展的洪流中。党的十八大以来,菏泽牢记嘱托,强化改革韧性、激活内生动力,坚定不移推进“四个突破”,找准了一条错位发展、差异竞争的创新赶超新路径。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783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4205亿元,从山东省第13位跃升至第8位,实现了十年“三级跳”“五进位”,成为山东省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地市之一。2023年前三季度,菏泽市有7项指标增速居山东省第1位。

  成绩的背后,蓝图恢宏,气吞山河,号角激越,催人奋进。在这座牡丹每年都如约绽放的城市,一幅幅抓落实、保民生的生动画卷,一段段推改革、促发展的华彩序章,一幕幕强信心、开新局的华丽蝶变,像极了傲雪凌霜后迎来国色天香的牡丹,成为绽放在菏泽大地上的“动人回响”!

图片


  产业发展有回响 擂鼓奋进势铿锵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经济强。聚力产业发展,菏泽市锚定“工业强市”战略基点,以工业提质增效赋能新一轮“突破菏泽”,加快实现“后来居上”目标。

  在菏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跑出了硬“菏”加速度。新能源新材料代表未来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方向,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动能的重要领域。立足新发展理念,菏泽市紧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超前布局新兴产业,围绕锂电池材料生产、回收利用,致力于打造百亿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新能源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性朝阳产业。作为全球排名前列的新能源锂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应商,龙蟠科技拥有23项磷酸铁锂电池核心技术发明专利。2020年,鄄城县瞄准新能源产业的广阔前景,提前布局、率先发力,多次到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考察、洽谈合作,当年年底龙蟠科技产业园区项目在鄄城落地。通过集群发展、链式培育,从最初投资3亿多元的单体项目,衍生成为计划投资超137亿元,分多个项目实施的科技产业园区。2023年7月,6.25万吨磷酸铁锂、10万吨磷酸铁项目,在鄄城县龙蟠科技产业园满产投产。同时,还发布了“再生1号”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新品。

  事实证明,这一选择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预见性。随着龙蟠科技各个项目陆续签约落地,不仅实现了鄄城县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单一到链条的重大转变,同时也填补了菏泽市在锂电池产业领域的空白。

图片

  在菏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澎湃着“强动能”。业态一流、产业一流、模式一流的现代医药港正在悄然崛起,并日渐形成“一港四园”的新发展格局,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截至目前,现代医药港园区已签约主导产业项目50余个,合同总投资额过150亿元,落地建设了泽宇药业、知和大药厂等20余个生物医药企业,涉及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大健康等多个产业板块。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以上。不仅如此,现代医药港与中国医药协会药品持有人专委会合作,建设了线上线下的药品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从而汇集更多药品文号交易的信息流,为菏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的绿色GDP,真正把菏泽打造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资源“洼地”和产业“高地”。

  在菏泽,产业模式创新同样为赋能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鲁西新区,了未元大健康产业园打造了全球首家生物医药全产业链智能化柔性共享平台。该项目创新推出的“共享”+“智造”理念,实现了“多品共线”的柔性组合生产,打破了生物医药生产“一线一品”的局限,解决了生物医药产业重资产投资的负担和创新性产品产业化落地周期长的产业瓶颈。该平台共建有28个车间、近百条生产线,可满足70%类别的药品落地需求。落地企业只需“拎包入住”,不需要投资建厂和组建运维团队,使药品产业化时间压缩90%,成本节约2/3以上。

  在菏泽,无论是高端化工还是生物医药,都将“离岸”经济思维驾驭得轻车熟路。按照“研发在全球、孵化在菏泽,资源在全球、产业在菏泽”的思路,分别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搭建实验室和技术合作平台,打破人才、技术等瓶颈桎梏,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助力菏泽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产业是稳经济的基础,新时代充满变革也充满机遇,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改革创新精神上的突破。越来越多技术含金量高、竞争力强、能够充分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纷纷落地菏泽,并日渐行稳致远,以菏泽为“港”,千帆竞航,去更宽阔的海域、更高的平台追风逐浪、闯出名堂,而菏泽,同样是其能够逐渐在同行业中出类拔萃、脱颖而出的坚实后盾。

  营商环境有回响 丝桐琴瑟“三步曲”

  树高百尺,难离厚土滋养;枝繁叶茂,缘有雨露润泽。

  据相关数据统计,近5年有6595家省外企业迁入山东,其中1130家省外企业迁入菏泽市,迁入数量位居全省16地市第1位。只有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菏泽的优化营商环境“三步曲”,不仅在短时间内招引多个同行业中的“翘楚”企业落地,还藉此机会迅速完成系列产业发展布局,可以说,这其中的“每一步”都走得非同凡响。

  在菏泽,我们看到了政府从“管理者”到“服务员”的变身。多年以来,菏泽市持续坚持实施市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责任制。各位市级领导围绕推进包保项目,通过深入调研、外出学习、现场办公等方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市级领导包联牵头,县区各职能部门充分转变角色,变“管理”为“服务”,主动对接企业协助解决问题,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同时有力促进了项目建设,跨出了菏泽市打造营商环境的“第一步”。

图片

  2019年5月,菏泽市在全省首创“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得益于鄄城县“企业吹哨、部门报到”试点创新举措,龙蟠科技首个项目落地投产比预期提前了近半年。项目落地过程中,鄄城县严格落实“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并配备“企业秘书”,组建工作专班,吃住在工地,为企业营造无障碍发展环境,在要素保障等方面做到全流程、全周期服务。随着第一个项目的建成投产,18万吨磷酸铁项目、1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10万吨正极极片回收项目、2万吨碳酸锂项目等陆续落地,实现锂电池上下游的全产业链闭链循环。

  在鄄城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菏泽市编制了《菏泽市“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服务手册》,从企业自身、部门单位、工作作风等方面明确了10类服务清单,从限期办理、发放服务卡、建立绿色通道、搭建直通车等方面明确了政务服务要求。此举,既解决了企业怎么“吹哨”的问题,又便于政府部门按照清单向企业“报到”,菏泽市向优化营商环境迈出了“第二步”。

  2023年下半年,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阳光透明的高效政务服务体系,菏泽市优化营商环境再次创新迈出“第三步”。在全市承担审批服务、监管监督、业务办理的职能部门开展“亮人员身份、亮制度职责、亮评价结果”专题行动,并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三亮”专题行动推动营商环境创新提升的实施办法》。

  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放管服”改革主线,聚焦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全流程进行持续优化和改善提升。菏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启用招投标“不见面”模式,使投标企业不再受时间、地域限制,减少纸质文件使用及参与人员交通出行,更多有实力的非本地企业得以轻松参与竞标,切实降低企业投标成本,提高中小企业“参与度”,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截至2023年11月底,菏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完成“不见面开标”项目2997个,累计减少投标人往返约10万人次,节约成本1.65亿元,并大大缩短了开标时间,近百家企业投标的项目仅用30分钟即可完成开标,效率提升95%。

  一项项优化营商环境举措的落地,如阵阵春风拂过,让来菏投资的企业吃下“定心丸”,走上“快车道”。栽下梧桐树,不单引来了更多的凤凰,还激活了当地的“一池春水”。大量本地小微企业孵化起势,规模企业“撸起袖子加油干”,政府借一双“看得见的手”,让符合市情、富有特色、勇于创新又前景看好的项目企业集聚成势,引燃星星之火以燎原。

  曹县聚焦机制创新、人才引育、数字赋能,强化政策支持保障,优化电商发展环境。通过优化电商产业园区布局,设立电子商务服务办公室、返乡创业服务中心、招才引智服务中心、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知识产权维权中心等一系列举措,打出优化电商产业发展一套组合拳,电商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截至目前,曹县已累计吸引包含3名博士、近百名硕士、近万名大学生在内的5万人返乡创业,带动35万人从事电商行业。

  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很多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略显黯淡,反而营商环境、土地政策、税金扶持等一系列“软实力”越来越受到投资企业的青睐,甚至成为各地政府抓招商引资工作的“杀手锏”。菏泽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三步曲”让政府这一双“看得见的手”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文化“两创”有回响 长笛袅袅润人心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流淌于血脉之中的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走向现代化,点滴之间的波澜壮阔蔚为大观。菏泽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市,相传是伏羲桑梓、尧舜故里,纵享四省通衢、人文荟萃,黄河文化、牡丹文化、红色文化、水浒文化、祖源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一城牡丹绽放出千年文脉。

图片

  菏泽市深刻把握“两个结合”,加强谋篇布局,深耕人文沃土,探索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路径,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牡丹之都”不断迸发新的活力,走出了一条“向下生根、向上生长”的文化“两创”新路径。

  近几年,外表华美、兼具文化内涵的曹县汉服火爆“出圈”,让村镇面貌焕然一新。在大集、安蔡楼等乡镇新建的汉服展示馆内,来客络绎不绝,汉服表演成为农村节庆喜闻乐见的节目。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汉服承载了国人千年的情感寄托和对美好的追求,而“上衣下裳,天地阴阳”“圆袖交领,天圆地方”“中缝垂带,人道正直”更是饱含传统的民族智慧与朴素的人生哲学,对此如何利用转化,让其既能“活起来”,又能“走出去”,对我们的文化“两创”工作来说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曹县汉服企业有2282家,其中原创汉服加工企业超90%,10万多人从事汉服产业。预计,2023年曹县汉服网络销售额将突破70亿元,占据全国40%的市场份额。

图片

  汉服产业“崛起”,折射的是民族文化自信和乡村振兴新路径的时代“绽放”。

  菏泽人对牡丹的热爱是渗透到血脉里的,不仅种牡丹、研究牡丹、发展朝气蓬勃的牡丹产业,而且还赏牡丹、画牡丹、创新发展牡丹书画产业。

  在“政府引导+社会投资”模式下,菏泽市巨野县真正做到了想学画有人教、想画画有地去、想卖画有人收。如今,巨野县拥有牡丹绘画相关产业从业人员2万余人,绘画专业镇8个、专业村50个、基层画院49家、镇村书画创作室600余家、装裱店300余家、购销网点1000余家;国家级书画家62人,省级书画家147人;年创作书画作品120余万幅,远销40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预计产值达20亿元。近年来,巨野工笔画相继亮相青岛上合峰会和上海进口博览会,并出现在各种中外友好交流活动场景中,书画产业俨然已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和群众致富“新密码”。

图片

  在菏泽,像汉服和牡丹书画这样的文化“两创”新秀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搭台唱戏,而是为更多既能带动群众致富,又能叫响品牌的“好戏”搭好台、造好势,彰显特色聚人气、树优品牌暖民心,让“向下生根、向上生长”的菏泽文化“两创”底色越擦越亮。

  后来居上有回响 高歌猛进谱华章

  如今的菏泽,“四省通衢”不再仅是区位优势,而是妥妥的朝发夕至。2021年,牡丹机场正式通航、鲁南高铁菏泽段通车,为菏泽牡丹飘香世界架起了“空中走廊”和“陆上通途”;洙水河、新万福河航道顺利通航并实现通江达海联通辐射;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通车里程近3年翻了一番。菏泽日益成为“水陆空”全方位立体交通新枢纽。

图片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曾经是黄河滩区群众艰苦生活的写照。鏖战黄河滩、决战大迁建,克服引黄抽沙、村台沉降等“十大难题”,投资150亿元、历时五年日夜奋战,圆满完成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这个菏泽历史上最大的民生工程,14.6万滩区群众彻底摆脱黄患之苦,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城市,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在和谐宜居城市上,菏泽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做足绣花功夫,补齐县域短板,城市生活品质、环境品质、人文品质不断提高。

  锚定和谐宜居“大”目标,做足穿针绣花“细功夫”。有力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实现城市建设旧貌换新颜;打通城市断头路,疏通城市交通造血动脉;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智慧城市”;清理疏浚城市水系,共同守护碧水蓝天。打造“牡丹花开”志愿服务品牌,实现文明善举处处可见;同心共创全国文明城市,让菏泽大地和风拂面、高光闪耀。

图片

  一串串秘钥在手,解码菏泽城市发展蝶变!

  补齐和谐宜居县域短板,同谱幸福城乡“新篇章”。菏泽市坚持高点定位、统筹谋划,各县区因地制宜,利用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全力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同步提升,将提升幸福感的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里。在成武文亭湖畔,“水上公交”的标识牌很是醒目,游客和市民可以乘船环游整个县城,也可以在中途站点下船上岸逛一逛“郜城水街”和“相马湾商业街”,当地居民甚至可以乘船出门到超市购物、到工厂单位上班。湖中心的鸟岛上,十几种鸟类上千只鸟儿在这里繁衍生息、嬉戏打闹,好不热闹。夜晚华灯初上,许多游客选择来这座小城夜游,远离都市喧嚣,近水、近桥、近良木灵禽,灯光勾勒出悠闲的线条,摩天轮旋转出优雅的弧线,而这些,只是宜居宜业新菏泽的一个缩影。

  一双双巧手“绣花”,绘就幸福菏泽崭新画卷!

  如今的菏泽,城市规模日渐扩大,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提档升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图片

  非凡回响,注定非同凡响。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产业发展铿锵奋进,营商环境日益优化,“两创”新秀灿若星辰,城市功能日趋完善,菏泽市在“突破发展 后来居上”的征程中以爬坡过坎的毅力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为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回响”的是忠诚担当,更是初心使命。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下一个十年更加非同凡响的新菏泽!

责任编辑:李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