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殿华:身残不丢军魂的创业英雄

2019-01-11 17:3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袁殿华查看产品质量 

  袁殿华查看产品质量

袁殿华工作中 

  袁殿华工作中

  鲁网菏泽1月11日讯(记者 庞洪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菏泽涌现出一批典型人物,东明县伤残退伍军人袁殿华以实际行动为党和政府分忧,带领伤残军人、复退军人走上致富之路,生动展示了当代专业退伍军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崭新风貌。先后荣获“2008感动菏泽年度人物”、全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山东省“优秀伤残退伍军人”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中宣部确定为重大典型。

  战场上身负重伤  退伍一年后重新站起来

  今年52岁的袁殿华,1983年10月参军,在老山前线自卫反击战中为抢救战友身负重伤,双腿截肢。退伍回乡后,袁殿华拖着残躯,摇着轮椅,行走于学校、厂矿和企事业单位之间,先后为10多万群众做报告200多场次,讲述着战友们为了国家安全流血牺牲,以及为抢救战友踩响地雷失去双腿、昏迷7天7夜的悲壮故事。

  但是在这荣誉光环的背后,袁殿华深深地思索,再精彩的报告,也得曲终人散,光荣只能属于过去,必须想法站立起来、独立行走,靠自己健全的双手有所作为!

  “像这样的伤残程度,很难。”得知袁殿华的想法后,一位有名的医生给下了这样的判断。

  袁殿华不相信这个结论,决心练习走路。刚开始,整个身体定位在一双假肢上,沉重的假肢一点也不听使唤。尽管有双拐支撑,还是疼得直冒冷汗。站起来,跌倒,爬起来,再跌倒……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撕心裂肺的疼痛。10多天过去了,袁殿华不仅没有站起来,还摔得鼻青脸肿。妻子哭着哀求道:“不要练了,坐轮椅就坐轮椅吧,你就是躺在床上不能动,我也情愿照顾你一辈子!”听了妻子的话,袁殿华想了很久很多,然后静静地劝慰妻子:“依靠轮椅和双拐当然也能出行,但是离开这些支撑,会摔得更惨、更痛!” 他做梦都梦到自己健步如飞,可醒来还在轮椅上。但袁殿华从不气馁,仍然坚持练习。

  一年后,袁殿华终于丢掉双拐,抛开轮椅,像正常人一样站了起来。 “肢体是残缺的,心灵必须完整,我要在另一个战场上追求人生的高度!” 站起来,就要干一番事业!

  开办福利厂  接收伤残人员60余名

  2005年底,袁殿华看望战友袁榜山。他下岗后没有经济来源,还欠下一笔债务,袁殿华当即把身上带的钱全掏了出来。袁榜山拒绝了:“你给俺钱,钱总会花完,给俺东西,也有用坏的时候。你要真心帮俺,就回来带领大伙儿一块干吧!”

  看到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生活这样困难,袁殿华内心不免有几分自责和愧疚。经过认真的思考,袁殿华决定带领战友们一起创业。对袁殿华来说,钱永远也赚不完,他要尽自己的力量,拉战友一把,让他们生活得好一些!

  就这样,袁殿华和伤残战友们开始筹建福利厂。并在厂门口贴了这样一幅对联:“一帮长短不齐汉,亦学夸父追太阳。”但在追赶太阳的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为清理厂址,袁殿华站在30多厘米的积水里,和战友一起铺路、除草、填坑、拉线,一干就是20多天。为办理营业手续、购买生产材料、扩大业务范围,袁殿华跑完民政、跑税务,出了工商局、又去技术监督局,进了省城回工厂,回到工厂再出城,常常是筋疲力尽、血染假肢。

  有一次,袁殿华去外地购买布料,天气炎热,假肢连接处的皮肤淤血化脓,肿胀得装不下假肢,他索性拿出剃须刀片,硬生生地将脓包划开,挤出脓血,剔出烂肉,敷上牙膏,缠上纱布,套上假肢,像没事似的又去联系原材料。

  在袁殿华及其战友的努力下,福利厂早日正常生产和销售,并接收60余名残疾人员,其中22人是伤残军人。袁殿华的福利厂生产的手套、拖布、防护帽、工作服等劳保产品已投放市场。

  严抓质量  取得生产许可证书

  2018年2月东明县荣军伤残军人福利厂通过《全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新增特种面料检测试验室,确保特种面料检测合格进厂入库。面料质量的保证,是特种工作服的基础。袁殿华取得这个生产资质认证,就是要拓宽销售渠道,为伤残军友们谋福利。

  在袁殿华的福利厂,他告诉记者:这是咱们拿到的特种服装,认证之后是第一批服装,一定要把质量做好,这个针距要保持在十四到十六针之间,把这个做衣服当成咱自己穿的衣服来做,哪里有瑕疵的地方,咱们该换面换面……我们厂的面料,从织到染,都是跟踪下来的。而且没有检验报告的面料不进厂,进场之后有实验室可以二次检测。

  袁殿华说:身残不丢军魂,自救就是爱国,这是咱建厂的初衷,不是把福利厂只作为生产,而是在生活方面和精神方面作为一个精神家园,把部队留下来的光荣传统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