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高考心理”如何疏导?菏泽心理专家来支招

2019-06-14 08:4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菏泽6月14日讯(记者 刘小玉)在2019年高考结束的当天,考生们应该是放松心情,大舒一口气的时候,可是,发生在山东及河北两地高考结束当天学生校园捅伤事件的发生,却给刚轻松下来的考生们蒙上了一层阴影!两件悲剧事件,同时都发生在高考结束的当天,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进入“后高考时期”,学生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该如何调适?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进入轻松状态?6月11日,记者特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菏泽一中高级教师宋宪萍老师,宋老师结合自身工作和多年来对中学生心理的了解,就孩子高考后心理、社交、生活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和应对方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分析,帮助考生进行心态调整。归纳以下几点:

  放纵型心理:狂欢没完没了

  放纵型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艰苦奋斗,因此毫无节制地玩。适度的放松可以,但一定不能太过放纵。高考后很多考生不再看书,许多家长也由考前的“严管”变为“不管”,所以就会出现很多孩子无节制地昼夜上网、聚会。

  专家支招:父母可以帮助考生一起做一个合适的、循序渐进的减压放松计划。如近几天可以去打打球,陪父母逛逛街,或者跟朋友聊聊天等。同时建议考生,考试结束后不要完全丢掉学习习惯,应规划“调整学习”,比如阅读文学作品等,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好准备。

  抑郁型心理:失落之情一发不可收拾

  抑郁型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自怨自责。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然变得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

  专家支招:考生要理性看待高考,第一不要怕别人说;第二要调整心态,学会主动和别人沟通,把自己负面的情绪表达出来,和父母、亲朋好友沟通。另外,还可以做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让自己重新找到价值感。另外,父母不要过于在孩子面前强调分数,尽量少给孩子来自高考分数的压力。

  茫然型心理:整天无所事事

  茫然型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段真空状态。对于相当多在高考路上一直被父母、老师推着走的学生来说,随着压力的释放,会产生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感觉。

  专家支招:考生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清晰的人生规划、开朗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社会认知,是考生不盲目度过后高考时代的有力保证。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估分填报志愿,提前为上大学做些准备,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规划好大学生活,还可以找已经上了大学的学哥学姐,交流一些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等经验。

  焦虑型心理:考完也难熬

  考后焦虑型心理也比较常见,许多考生在考后患得患失,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他们往往期望值比较高,但在等待被录取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还会持续加重。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

  专家支招:这一类型的考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一向争强好胜,对自己的期望也比较高,同时他们的自律性比较强,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走出家门,让考生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缓解来自高考后分数的压力。

  宋宪萍老师说:“在高考结束后,适当的放松是必要的,毕竟高考是一根弦,高考之前一直紧绷着,考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高考之后进行放松是必然的。高考之后同学们也许就各奔东西,在一起聚会,聊天,畅想未来都可以。但高考结束并不意味着就要去释放自己心中的小恶魔,也不意味着可以和曾经有点矛盾的同学进行秋后算账。也许在将来某天,自己回头发现,以前在学校之中和同学之间的矛盾是那么微不足道。高考结束是放松心情,而不是进行恩怨情仇。

  宋老师最后提醒各位考生,希望学子们珍惜自己的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不要因一时的冲动而犯下无可挽回的错误,后悔终生。生命诚可贵,且行且珍惜,希望这两件事可以给我们每个人一个警醒,认真思考问题发生的原因,珍爱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同时家长也要适时调整心态,高考过后,家长应该充分发挥“避风港”的作用。

  同时建议考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选择健身、游泳、舞蹈、旅游等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充实自己的假期生活,让自己情绪得到一个平稳的过度。

责任编辑: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