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王海明:精工细雕 决胜森保科技至高点

2019-07-18 18:1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微信图片_20190718181910 

微信图片_20190718181914 

微信图片_20190718181919 

 微信图片_20190718181924 

 微信图片_20190718181931 

  鲁网菏泽7月18日讯(记者 洪常良)近日,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科协、山东省科技厅发布通告,公布获得“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名单。以坚定森林保护事业的初心,为防患虫灾、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付出艰辛努力的菏泽市林业局首席专家王海明榜上有名。据了解,“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今年5月份启动,共有179名科技工作者申报。经评选专家评审,并面向社会公示,最终遴选出10位 “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

  王海明,1964年8月出生,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林业学校,参加工作30多年来,一直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工作深有研究,为菏泽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平原森林的啄木鸟” 和“生态文明的守护者”。2019年6月,被菏泽市委宣传部、菏泽市科技局、菏泽市科协评委“菏泽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王海明把森保事业作为一生的执着追求,30多年如一日,以责任应对工作挑战,以担当丰富生活脚本。“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就是他的工作生活写照。把时间指针拨回历史岁月,看似平凡依然会让人感动……

  1987年,大袋蛾虫灾在菏泽大面积暴发,虫情肆虐,给本来不堪一击的生态系统带来致命性打击。面对威胁,王海明站稳脚跟、沉着应战,毅然决然地与同事一道投入到歼灭大袋蛾的战役中。从系统地观察大袋蛾的生活习性入手,顺藤摸瓜摸索掌握发生规律,锲而不舍地进行防治试验,推广了根基打孔注射内吸剂防治技术,经过长达6年的不懈努力,基本歼灭了虫灾,累计防治泡桐1000余万亩次,确保了桐木生产基地的安全。

  2000年,春尺蠖开始在各县区泛滥成灾,林农束手无策,只能望虫兴叹。王海明第一时间发觉后,向单位领导主动请缨,果断挑起“春尺蠖测报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课题研究的重担,钻树林、绕小道、攀树枝,早出晚归,从摸清害虫发生规律,到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再到积极试验并推广烟雾机防治技术,经过一段漫长的科技探索,终于锁定“烟到虫除”的胜局,解决了林农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

  2009年5月,美国白蛾疫情首次登陆郓城,大有迅速蔓延到周边县区趋势。王海明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和同事一道并肩战斗,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美国白蛾狙击战。为观察习性、控制疫情、锁定受灾区域,他坚守疫情现场一线,连续奋战。当时病魔缠身的老母亲正住院接受治疗。在他的心里,国家利益至上,森保责任重于泰山。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美国白蛾疫情在菏泽大地肆意蔓延,更不能把奋斗多年的绿化成果毁于一旦,所以十多天后才来到老母亲的病床前。

  无独有偶,2016年5月,一场飞来车祸让岳母受尽骨折煎熬,急需手术治疗,其妻子对身边无人陪护感到万分火急,正值全市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现场会筹备。作为单位“顶梁柱”的王海明,在医院仅呆了一个晚上,翌日拂晓就快闪返回单位。备材料、做汇报、看现场,在疫情一线连续足足奋战四整天,每天几乎都是很晚才能到家,第二天还要一大早爬起来赶写筹备材料。艰辛的努力迎来现场会的圆满召开。在此推动下,飞防力度逐年加大,疫情蔓延得到有效遏制,累计飞防美国白蛾1500余万亩次。

  从1985到2019,三十余年如白驹过隙。回头看看王海明走过的森保之路,那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高尚情怀,那种“慎思笃行,知行合一”的精神风貌,那种“主动出击,敢打硬仗”拼搏精神,那种“敬业爱岗,务实创新”的感人故事,那种“凡事不做则已,做就做到最好”的工作态度,必定会引领和吸纳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加入到森保大军。

  使命在肩,多层突破

  为及时掌握各种病虫的发生动态,王海明经常早起或牺牲周末、节假日休息时间,骑自行车到郊区的林地里转转,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有的放矢地指导群众开展防治。冒严寒酷暑、遭蚊叮虫咬,甚至跌入陷阱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一次早晨调查一种杨树新型溃疡病时,还差点没掉进井里。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林情调查,是非常艰苦的工作,炎热的夏季是病虫害的高发期,也是普查的黄金季节,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王海明作为普查的一线工作人员,尝尽其中的酸甜苦辣。为确保普查工作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获得第一手资料,他经常利用“双休日”时间,起早贪黑,带上水、食物、相机和普查工具,深入林间蹲点调查。戴草帽、钻树林、蹲地角、寻虫源、采标本、搞研究,一干就是一整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王海明反倒乐此不彼,总是把工作当作一种崇高的事业来追求。据统计,调查到的病虫种类达300余种,拍摄照片6000余幅,发现国内新种3种。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是每个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王海明也不例外,不但不遗余力地奋战生产第一线,还设身处地地打通森防科普宣传“最后一公里”。先后在《中国森防信息网》、《山东科技报》、《菏泽日报·农民之友》等媒体上发表科普文章200余篇,在菏泽广播电视台《金土地》、《农事新说》、《希望的田野》等栏目做专题节目100余期,系统地介绍各种病虫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等。病虫害发生防治季节,通过送科技下乡、送防治技术进田、送技术指导到人等活动,将防治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群众科学防治,解决了林农果农常年盲目用药的通病。每当想起农民对林业技术的渴盼,对丰收的祈求,他就下定决心,要为广大林农果农服务一生,奉献一生。

  另外,王海明还做领导的“纳谏者”、珍稀野生动物的“护卫者”、湿地保护的“倡导者”、政府形象的“代言者”。先后撰写工作简报和呈阅件200余件次,曾引起四任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做出专门批示,争取国家无偿扶持资金1000余万元;以主人翁的责任心和高度的使命感,高举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大旗,率先成为野生动物的护卫者,使全市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走向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多措并举加强湿地保护,通过循序渐进扩大认知、出台政策文件、开展及时制止破坏和非法占用湿地行为专项行动、积极推进湿地公园建设等措施,使全市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30多年来,王海明奋战一线,肩负着为人民群众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的使命,精工细雕、独具匠心、甘当卫士、呵护生态、勇作先锋,示范带动周边的人,正用心、用力、用功提振精气神,书写着时代华章。

  森保尖兵,硕果累累

  30多年来,王海明把坚定的初心投入事业,用半生的付出钻研创新,用丰硕的科研扎根森保,立足本职、治学严谨、作风廉洁,集体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逐年提升,森保路上他一路小跑,向科研高地进军冲刺,结下累累硕果。

  无烟火灾得到有效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被称作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治虫如救火,刻不容缓。面对主要病虫害暴发的严峻形势,主动作为,认真严谨,从不疏忽任何一个细节,与同事一道,积极策划并实施飞机防治和各种地面防治措施,实现了“有害不成灾、有情不暴发”的目标,巩固了绿化成果,确保了生态安全。

  野生动植物保护全面加强。主持完成菏泽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积极组织开展“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活动,大力普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积极组织救护落难珍稀野生动物160余只,严厉打击乱捕滥猎违法行为,有效地保护了我市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出现了“鸟语声声林海绿”的喜人景象,成为我省首获“斯巴鲁生态保护奖”的先进个人。

  湿地保护持续发力。积极组织开展“世界湿地日” 、“世界地球日”等公益宣传活动,举办湿地培训班,向社会公众普及湿地知识,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对全市湿地资源实施抢救性保护,加快湿地公园建设力度,全市现已建成湿地公园20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10处。

  科普宣传成绩斐然。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印发简报和明白纸,送科技下乡,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创建湿地科普基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等形式,倾心科普宣传,基本做到“街道上有阵地,广播里有声,电视里有影,报刊上有字,群众中有反响,政府有呼应,部门有作为”的要求,使森保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营造了自觉防治病虫害、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的良好氛围。

  成果推广落地生根。共完成科研成果24项,其中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省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在省级以上科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国际级4篇、国家级20篇。参与编写科技专著2部。

  社会贡献层出不穷。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全国林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国家级荣誉奖项7个,“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省劳模)、“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省林业系统工作三等功”、“全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第六届山东科普奖”、“全省林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省级荣誉奖项20余个,“菏泽市重大科技贡献奖”、“菏泽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菏泽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市级荣誉奖项(称号)20余个。2019年3月,还被评为第十四届“感动菏泽”年度人物。

  领军带动,反响强烈。2012年9月,光荣地出席了全国林业科技大会,作为山东省的两位获奖先进个人代表之一,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亲切接见。市委宣传部分别于2012年10月和2015年8月先后两次组织新闻媒体对其进行集中采访,《菏泽日报》、《牡丹晚报》、《齐鲁晚报》以“王海明:平原森林的啄木鸟”等为题进行了大篇幅报道,菏泽电视台《先锋颂》和《社会与法》两个栏目分别制作了专题报道;2017年7月7日,《山东科技报》第12版“科技先锋”版块,以《王海明:悠悠三十载 无悔“啄木鸟”》为题,对其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责任编辑: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