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卫生健康委: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健康

2022-10-09 12:55:2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0月9日讯 菏泽市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聚焦群众健康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围绕重点领域、补齐短板弱项,推动全市公立医院扩容增量、基层医疗服务提档升级、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中医药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医养结合服务和医养健康产业全面起势,托育托位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指数和就医满意度不断提升。

  扩容增量提质增效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补齐科技研发基础薄弱短板。菏泽市立医院引进国内知名医院专家团队,于2021年4月成立脑科医院。目前,该院已完成脑血管造影3600多例、四级以上的高难度手术600多例,收治脑卒中急诊病人1500人次,床位由原来的130多张发展到现在400多张,年业务收入由原来1亿元提高到4亿多元。引进心外科专家团队,在心脏重症、高难度手术等方面提供支持与保障,顺利完成心脏外科手术120多例,填补市立医院心脏外科的短板。

  补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短板。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及企业融资等方式,菏泽市加强市属医疗机构项目建设,总投资近60亿元。菏泽市立医院西院区综合楼总投资约10亿元,建筑面积约29.8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865张,主体已完工年底可使用;市立医院东院区总投资24亿元,规划床位3000张,目前已开工建设;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新院区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约12.3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466张,年底部分投入使用;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菏泽分中心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规划床位500张,近期可投入使用。

  补齐智慧医疗发展滞后短板。为有效减轻广大群众跨市到外地看病就医压力和经济负担,市卫生健康委自2021年5月30日搭建起外请国家、省知名专家信息平台,实现全市外请知名专家信息共享。截至目前,平台共发布外请专家信息70余期,外请专家11600多人次极大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

  重心下移资源下沉  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新突破

  推进标准化建设。持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投入15.9亿元用于房屋建设,新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中心)125个,新建改扩建村卫生室1173个,其中,省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21个,市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113个,县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数698个,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功能服务和运行管理方面,均达到了标准化要求。

  用好城乡医院对口帮扶。从省市县级三级医疗机构选派216名中级以上技术骨干担任“业务院长”,实现重点乡镇和薄弱乡镇卫生院业务院长全覆盖,建设特色科室116个,培养骨干428人,累计转诊9473人次。建立特色专科116个,培养业务骨干462人,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水平、服务能力、群众满意度“三个提升”。

  提升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和“千名村医进课堂”活动,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全市114家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38家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21家社区医院达到了国家评估标准,28个乡镇卫生院和养老院实现了“两院一体”模式。

  强化基本公卫生服务。加快基层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远程诊疗、网上挂号、一卡通用、在线咨询等服务。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务实应用和向居民开放,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年为272万重点人群提供基本公卫健康管理和随访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应签尽签”,居民知晓率达到91.8%,满意度达到94.4%。

  创建综合改革先行区  打造中医药发展新高地

  推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提质扩容。筹备成立菏泽市中医医疗集团,整合全市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实施服务能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智慧医疗和硬件设施等质量提升。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推进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曹县、巨野县、郓城县和单县中医医院已达到国家推荐标准。

  推进市级精品国医堂和特色村卫生室(站)创建。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要求,修订完善创建标准,指导县区开展创建工作。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社区卫生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10项,为不能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村卫生室培训至少1名能够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目前已培训1200余人。推进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让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

  推动国家级中医治未病示范区建设。市政府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任院长的菏泽市中医治未病研究院,着力构建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积极打造“国家中医治未病示范区”。通过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治未病服务包健康干预,使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真正使老百姓得健康、得实惠,努力探索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菏泽中医药品牌,打造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医治未病菏泽模式。

  强化中医药文化建设。深入挖掘“伊尹故里”中医药文化,推进国家级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知识角建设,积极创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挖掘整理,建立“市级牵头、县区主体、辐射基层、覆盖乡村”的中医药特色疗法推广体系。

  医防融合医养结合 守牢健康底线

  加快标准化建设,筑牢疾控中心“主阵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全市10家疾控机构均完成了编制核定,2021年以来新增编制80人,聘任首席专家22人;2022年计划招聘125人,已完成招聘45人,新聘任首席专家9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市疾控机构总扩建面积11万余平方米,其中市疾控中心改扩建4.35万平方米,计划今年开工建设。全市疾控机构共建成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15个,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到11.4万管。医防融合方面,积极推进单县疾控中心省级改革试点,健全完善内部考核评价和收入分配办法,制定专业技术柔性流动计划。

  推进疫苗接种,筑起疫情“防护墙”。全市1至7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各应种剂次接种率均超过90%,其中,含麻疹成分疫苗、甲肝疫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均超过95%。全市新冠疫苗累计接种2076.28万剂次,覆盖780.50万人,加强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位于全省前列。

  强化流调队伍建设,打造疾控“主力军”。菏泽市遴选并组建了1支市级疾控流调处置专家组、5支市级专业疾控流调处置队,市、县两级组建66支共1144人的整建制“三公(工)”三级流调队并建立合署办公机制,确保快速、高效、有序、精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应急处置。

  应对人口老龄化,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市”。支持鼓励医疗机构设置老年医学科(老年病专业),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利用资源优势开展养老服务,支持二级医院延伸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深入实施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和老年心理关爱国家级项目,全面做好“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积极培育医养健康产业,结合医疗资源优势,搞好产业规划和重点项目布局、强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推动医养健康全链条、多业态、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孕育新希望,新征程谱写新华章。当前,菏泽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诸如财政投入不足,市属医院龙头带动作用不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弱、中医药发展不充分、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等。全市卫健系统将坚守“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的为民情怀,立足新形势、新要求,牢记初心、勇担使命,以更高的站位推动工作、更严的标准促进发展、更大的力度抓好落实、更硬的作风履职尽责,坚持不懈推进健康菏泽建设。(通讯员 张正春)


责任编辑:李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