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守护蓝天碧水 绘就美丽画卷

2023-06-06 15:46:27 来源:菏泽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生态环境,关乎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关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6月5日上午,时值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菏泽市生态环境局联合菏泽市众多企事业单位在菏泽市大剧院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向市民介绍菏泽市近年来在生态环境方面取得的成绩。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每次回来,还是感觉家乡的空气好,呼吸更舒服。”外出务工返乡参加夏收的村民刘苒静自豪地说。从一组数据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菏泽近十年空气质量的提升,如PM2.5年均浓度从2012年的12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49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从2012年的175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87微克每立方米;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4天,较2012年增加128天,而重度污染天数仅为11天,较2012年减少49天。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菏泽市始终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来抓,针对工业企业、工地扬尘、柴油货车污染管控,强化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等重点蓝天保卫战“据点”,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及时发布预警、启动应急响应,发挥“削峰降频”作用,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以来,菏泽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73,168个城市排名第156位;PM2.5平均浓度为67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120微克/立方米,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幅度)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1位。

  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顶层设计规划、工作督导落实、制度约束等措施落地。菏泽市根据属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2023年菏泽市环境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方案》和《2023年水环境质量保障工作方案》,并狠抓落地实施。

  2012年以来,为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菏泽市对4314家“散乱污”企业分类进行了整改提升和取缔,全市范围内实现了动态清零,并建立了包括5210家工业源、460家施工扬尘源、中重型柴油货车等各类移动源在内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将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具体企业生产线、工艺环节,做到了“一企一策”,分类管控。菏泽市还建设了智慧环保监控指挥中心,实施“互联网+环保”新路径,将所有重点污染源监控数据全部接入,实现线上监控与线下网格化监管体系有机融合和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全覆盖。

 联防共治,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进入6月份,漫步在菏泽城区的大小水域周边,满目皆绿意,处处是风景。“多少年了,赵王河水体治理一直是我们老百姓关心的‘大事’,穿城而过的赵王河水质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和市民心情,这几年的治理力度很大,效果也非常明显,现在每天晨跑和晚上遛弯,最佳选择永远是咱们赵王河沿岸,阵阵微风中清香徐徐,鸟啼虫鸣,非常惬意。”家住赵王河公园附近的居民郑建宇告诉记者。

  近年来,菏泽不间断描绘城市底色,建设了越来越多的集生态、文化、健身、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园,让市民出门就见绿、心情更舒畅、生活更幸福。目前,菏泽主城区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园、广场21处;建成“口袋公园”125处,绿地占地面积达807公顷。

  在成武县九女集镇鹿楼行政村,该村投资50余万元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实现了村域全覆盖,采取了收集拉运模式,每月污水拉运费用约2200元,相对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站大幅度节省了建设和运行成本。与此同时,菏泽市生态环境局成武县分局技术团队成功研制“生活污水收集池自动报警信息远程传输系统”,该项成果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技术专利,为大量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池及时拉运、防止溢流、提高使用效率创造了新的思路。

  据菏泽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相关负责人刘成元介绍,根据国家“采测分离”反馈数据,1至5月份,菏泽市水体优良比例为100%,较去年同期(62.5%)提升37.5个百分点;城市水质指数为4.96,列全省第8名,较去年同比改善12.8%,改善率列全省第1名,较去年全年(5.62)改善11.7%。

  为持续深入打好菏泽的碧水保卫战,菏泽市在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完善区域联防共治机制、河湖水质改善等方面重拳出击,全力做好流域水质保障工作。截至4月底,菏泽市共完成雨污合流管网改造42.355公里,新建、改建污水管网24.045公里。

  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滩区生态环境保护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源例行监测和“千吨万人以下”饮用水源监测调查等工作,菏泽市紧紧围绕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的要求,推动菏泽黄河生态建设,将生态保护的理念贯穿于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的全过程。

  在东明高村至鄄城苏泗庄,以黄河堤防为主线,50公里林草带迎风摇摆,不仅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提供了理想场所,也成了沿黄天然的绿色生态屏障,2011年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据悉,菏泽市在黄河防洪工程范围内共有5条林草带,临河防浪林带、堤肩行道林带、淤背区适生林带、临背河堤坡护坡林草带、背河护堤林带,绿化率达到95%。与此同时,在广袤的黄河滩区,菏泽市还拥有23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目前已完成整治21处,2处因处于迁建筑建村台内,暂时不具备条件保护,完成率达到91.3%。

  刘成元表示,近年来,菏泽市黄河堤防建设成为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于一体的标准化堤防。同时,相继开展了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工程抗洪能力大大提高,遏制了河道游荡幅度,减少了河道游荡对沿黄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为黄河滩区安全和沿黄生态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而在黄河防洪工程建设中,菏泽市在严格按照环评标准进行施工的同时,实施保护水生态建设管理措施,包括鱼类繁殖期避让、施工机械噪声控制等,并在每期工程施工结束后,及时开展河床、河滩破坏和扰动修复,在受工程施工影响的黄河鲁豫交界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山东段)核心区,通过非连续性种植狐尾藻、马眼子菜、苦草等沉水植物,逐步修复被干扰的水生植物生态群落。

  而为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菏泽市在沿黄河干流一定范围内将化工企业迁入合规园区,提升园区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能力,配合牵头单位有序推进工业园区依法合规扩区调区,开展沿黄重点地区工业项目摸底排查和分类处置工作,菏泽市黄河生态保护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许多涉及黄河生态环境的问题被清除,居民对生态环境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信念如柱,理想如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事关长远发展,近年来,菏泽市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契机,全力打造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典范,以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主线,聚焦蓝天、碧水、净土等生态环境领域关键问题,精准施策,综合施治,环境质量改善实现新突破。下一步,菏泽市将牢牢把握生态文明示范工作重心,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全力攻坚,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推动“两山”实践迭代深化、螺旋上升,在更高水平上彰显生态之美,打造生态文明建设菏泽模式、菏泽样板。

责任编辑:李孝杰